
热传递效率对比试验
碳纤维发热管通电后呈现橙红色光,同时产生红外线辐射到周围将周围物体加热,加热管表面问题有500摄氏度以上。加热过程综合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常见的热传递模式,主要还是以热辐射加热为主。下面与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热传递模式。
热对流(thermal convection/heat convection):又称对流传热,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是传热的三种方式之一。只能发生在流体(气体和液体)之中,且必然同时伴有流体本身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导热作用。
热对流大体可分为两种:
按流动介质分为:气体对流和液体对流,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明显。
按发生原因分为:自然对流,纯粹因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所引起,流动速度一般较低;强制对流,由于各种泵、风机或其他外力的推动而造成,故流动速度往往很高。
生活中烧白开水沸腾的时候是最常见的一种热对流。
热辐射(thermal radiation):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
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当温度为300℃时热辐射中最强的波长在红外区。当物体的温度在500℃以上至800℃时,热辐射中最强的波长成分在可见光区.
辐射源表面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发射(或吸收)的能量同该表面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表面越黑暗越粗糙,发射(吸收)能量的能力就越强。任何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环境辐射能量。辐射电磁波在其传播路上遇到物体时,将激励组成该物体的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使物体加热升温。
我们离火焰有一段距离仍能感觉到热,就是红外线辐射让我们感觉到温暖,烤火是我们最常见的热辐射利用,但暖手宝是热传递模式,不能混淆哦。碳纤维加热管发出的红外线与燃烧的火焰产生的红外线是同一波段,波长范围在2.0-15微米。食物、纺织物、油漆、农作物等物质最容易吸收的波段恰好也在这个范围,所以当这些物质约到碳纤维发热管发出的红外线时较易吸收,进而将红外线能量转换成热量,使得物质温度升高达到干燥、风干、加热的效果。利用红外线进行加热时被加热的物质由于吸收的波段与红外线波段处于同一波段,因此能够产生共振,使得物质能够快速的吸收红外线热量,温度也能快速的被提升,从而提高加热效果,提升生产效率。
汽车行业:
汽车制造过程中碳纤维加热管最多的就是烤漆房,前几篇文章也有提到过。这里就不多赘述了碳纤维红外线加热管在烤漆房中的应用
印染行业:

印染机
服装印染行业的跑台机、隧道烘干机、移动烘干机等都是红外线加热的典型案例。碳纤维加热管通电后呈现橙黄色光,并发出红外线,波段在2.0-15微米,这个波段与很多纺织物、水溶性颜料吸收的红外波段相匹配。利用红外线进行加热时被加热的纺织物或者颜料波段与红外线波段处于同一范围,因此能够产生共振,使得物质能够快速吸收红外线热量,温度迅速被提升,从而提高加热效果,提升生产效率。